找到相关内容127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佛教要略

    精义。   利他的合一:世间的凡夫,不能有纯粹的利他,一切都是从自己打算而来。专为私我打算,结果也不能有真正的。然在佛法中,声闻乘重在断烦恼,了生死,着重于自己身心的调治,称为。这在离系缚...大乘利他精神的表现。   菩萨的,从利他中得来,一切利他行相应。如持戒,即不妨害众生;习定而修慧发通,可以知根机而化济众生。大乘道的,不碍利他,反而从利他中去完成。说到大乘道的利他,也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144108.html
  • 人菩萨行的理论实践

    本有的。另对于这“古代佛教所本有”的人菩萨行,提出其“理论原则”为:“法律合一”(导之以法,齐之以律)、“缘起空性的统一”及“利他的统一”。  有关导师所揭橥的“人间佛教”标竿,已有许多学者...的意思。这世间的人,能忍受极大的苦难,为了达到某一目的,牺牲在所不惜,非达到目的不可。这虽也可以应用于作恶,但如以佛法引导,使之趋向利他的善业,即可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直达圆满至善的境地。这四者,...

    吕胜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144461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展望愿景——以印顺“人间佛教”为重心的探讨

    利他的统一。   三、时代倾向:青年时代、处世时代、集体时代。   四、修持心要:菩提心(信愿)、慈悲心(慈悲)、空性见(智慧)。   此四点是印老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,也是印老以经论为...理智行动上都处于最佳状态,既有年少的青春活力,也有年老的沉稳踏实,能够利又利他,是弘扬佛教者所应著重的层面,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新契机。   关于人间佛教思想,印老在《佛法人间》、《学佛三要》、《...

    林建德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744474.html
  • 缘起论之教育意义

    提要 缘起论有以下教育意义或价值:长养感恩意识、慈善意识、因果自律意识、利他意识,促成精进向上随缘自如不二的健全人生。  关键词 讲因果 不落宿命  作者 张跃生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...),身心对立互补(身心互动互制),动静对立互补(体动心静),得失对立互补(没有付出,就没有得到),利他对立互补(爱护他人,就是爱护自己),修德赚钱对立互补(为顾客着想则财源滚滚),现代...

    张跃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245934.html
  • 《大毗婆沙论》佛陀论之探讨(1)

    因此所使用的单位亦不同的关系吧!但是可以确定“菩萨”的修行圆欲满达成佛果是需要很长久的时间去完成“利他”才可以成就,所以要成就佛果必定要有精进力的精神来圆满完成各种的“波罗蜜”行了。  在《大...一般而言,“菩萨”的修习不外乎于利他的“波罗蜜”行,在《大毗婆沙论》对于“菩萨”所修习的“波罗蜜”看法为,“菩萨”是必须在三大阿僧祇劫之中要修圆满“四波罗蜜”才可以成就佛果,至于是在那一个劫之中要...

    釋慈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446010.html
  • 导师的话:道在平常日用中

    德行的、人本的宗教。所以佛法的内容,不外乎轨范身心,净化身心,达到身心解脱自在。信佛学佛,不是向外追求(物欲神力救济),而是从自己身心的修治出发,实现利他的理想。如能依著佛法去信受奉行,当然会...那些更能应用于现实,也是值得注意的!   页7  说到“行”,声闻道是八正道,菩萨道是六波罗密四摄。大概的说,利行以戒、定、慧为主,利他行以施、戒、忍为主。在佛法中,行是以(从正见而来的)净信为出发...

    释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746651.html
  • 怎样读「妙云集」(1)

    看,尤其「利他」一篇,该文讨论了学佛者都会碰到的问题:到底是先度还是度人呢?一般人常以为要先度才能度人,如俗语「泥菩萨过江,自身难保」,即代表了一般人对此问题的观点。其实未必如此,该文以经为...在『成佛之道』一书里,将大乘分为直入大乘的正常道回入大乘的方便道。正常道的意义,这里摘录『学佛三要』一书「利他」一文的解释发挥做参考:文中说:「菩萨这套长在生死而能广众生的本领,除了「坚定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047492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概说(2)

    增长。   观行者,谓如理作意,如理思择,如理观察。在正闻熏习基础上,圣教正理相应故,如理作意,思择诸法性相道理,以唯识中道观观察万事万物。由此熏习,发猛利之心,求登菩提之道,求启解脱之门,利他,...唯求,破烦恼障,不破所知障,证人无我生空真如。而大乘菩萨,发菩提心,以大悲,利他,破烦恼所知二障,证人我、法我二空真如。故大乘所证慧果比小乘者要广大、微妙、深细。如《摄大乘论》云:“声闻等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147870.html
  • 宽忍法师著:佛教手册(1)

    闻是指弟子。以十大弟子为首的释尊的弟子们,都称为声闻。  二、大乘佛教  这是不仅期求自我的完成救济,而且也广泛地救助他人的自觉觉他的教法。不像小乘佛教那样只求,而是兼顾利他,这种教法就是...的独善者,也可能从事教化救济世人的工作。阿罗汉一词也可以译成应供,是指有资格接受他人的供养尊敬的人。由于阿罗汉教化世人,给世人以福德利益,也当然有承受世人尊敬供养的资格。从这点看,阿罗汉决不是...

    宽忍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5448154.html
  • 生态女性主义人间佛教的环境关怀

    如果是这样的话,如来便不会悲愍众生,在他证道之后也不会教导众生获得解脱的途径。因此不是如来的精神,慈悲利他才是如来的本怀。而且当利他互相冲突之时,大乘佛教乃以利他为先,甚至还放弃的解脱,...rdquo;(relational self)的要素。奈斯认为“一个人达到的自我实现的层次越高,就越是增加了对其他生命自我实现的依赖,自我认同的增加即是他人自我认同的扩大,利他主义是这种...

    林朝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40.html